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生活即禪修覺

翻讀一行禪師(Thich Nhat Hanh)的著作總是讓人心生寧靜,多所啟發,他所倡導的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生活觀,把佛法修行帶到現實生命,「步步安樂行」(peace in every step),讓人覺得禪修並非遙不可及,反而是垂手可得,當下即是。

「正念禪」的重點,不在於你做什麼,而在於怎麼做;亦即,不管是吃飯、走路、洗澡、讀書、看報、聊天等等,無論做些什麼,都保持覺醒的心,念念分明的去做,這本身就是修行,日常生活所做所為即是修行,生活即禪修覺。

如此,「過程重於目的」,做什麼未必是最重要,抱持「無目的性」的生活態度,只以修行為唯一目的。

行住坐臥中皆把心拉開,任何的觸境皆是心的練習(「對境練心」),猶如《維摩經》云︰「外能善分別諸法相,內於第一義而不動」,端看我們的心是否隨外境不同而跟著波動、擾亂?

此一「正念」禪修的模式,若以現今生理學來說,可知生活的一切皆在重整、形塑我們的神經系統;換言之,「正念」暨心志鍛練乃腦神經機制的重塑,不管我們做些什麼,神經訓練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。

尼采說:「知道為何,就能承受任何」(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),如果依「正念」的修行,或可改為「知道為何,就能從事任何」(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do almost any how),既以禪修為生命關懷所在,無論我們身處何方、所為何事,都是回到自己的心,「反聞聞自性」,如果以這樣的心態來過活,大致已掌握佛陀暨一行禪師教導「正念禪」的核心旨趣。 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早安健康/張維庭編譯】現代人生活步調快,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,LINE、各類通訊軟體與E-MAIL訊息總是紛飛而至,既忙又累時,工作效率低落,卻又沒有時間休息?這時不妨試試瑜珈的淨化法「一點凝視法」,不僅有助於緩解焦慮、放鬆身體,能提高集中力,還可以消除眼睛疲勞,改善乾眼!

瑜珈冥想淨化法 消除不安憂鬱、提高集中力

「一點凝視法」就如名字所述,是直盯著一個點看的冥想法,是瑜珈淨化法的一種,只要集中在一個點,就能消除眼睛疲勞、緩解焦慮,並有讓身體放鬆的效果。一直只看著一點,雖然仍有意識,卻會讓頭腦的運作停下來,自己創造出這樣的狀態,有益於讓身體和心靈放鬆。

日本瑜珈情報網站yogageneration指出,讓一直持續掃視四周、處理大量視覺情報的眼球固定在一個點上,強制思考也跟著固定,能感受到整個意識,有了一體感的實感,就能減少不安與憂鬱,並且從緊張、悲傷以及憤怒中解放出來,還具有強化判斷力和集中力的效果。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想要修學佛法的這時,務必當知:

法大才廟大。靈山赫赫,有法才大。

動中定最大道場是佛菩薩正法道場--[佛教正覺同修會]。

一切佛法法門最大道場是佛菩薩正法道場--[佛教正覺同修會]。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89年03月29日生

在整個九宮格裡[1-9的數目].

你還缺少了4.5.6.7.這幾個數字[這些數字就是你的好運數]

你已經有1.2.3.8.9.這些數字.生命裡就缺少[[4.5.6.7]]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89年03月29日生

在整個九宮格裡[1-9的數目].

你還缺少了4.5.6.7.這幾個數字[這些數字就是你的好運數]

你已經有1.2.3.8.9.這些數字.生命裡就缺少[[4.5.6.7]]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+9+9+7+4+2=32
3+2=5

5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40212000010KK03972
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法輪功教主 宣稱

有十幾個老師 有個老師在他的眼球刻上

真 善 忍

法輪功教主 宣稱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要對你所做的事情有信心。成功的人往往是少數,年老時身體健康也是少數,長命百歲的人也是少數,你要想成為那些少數,當然要與人不一樣。既然你說有研究過佛、道、中醫,那我推薦你拜佛。如果動作都到位,那是非常非常全面的好運動,而且拜佛是很大的福報,那都是成道的資糧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61217142609AAijHmr
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《六祖壇經》常透過這般的妙語如珠,提供世人富含想像力並可再三咀嚼的智慧之言。臺大進修推廣部近期特邀臺灣大學中文系趙飛鵬教授開辦「從『禪定』到『般若』―《六祖壇經》的生活智慧」課程,將禪宗智慧帶入的您的日常生活。
     自4月15日起每周四晚上授課,共七次,歡迎有興趣者把握在3月29日前完成報名繳費並享學費優惠。想進一步瞭解該課程,請上「臺大推廣教育網」http://training.dpd.ntu.edu.tw,或電洽:02-2362-0502查詢。
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465872
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[想法]..來自於自己個人生命經驗的比較分別.

[思維]..意志的呈現-->要怎樣的身口意行.才會有符合自己所期待的果??

[自己]...就是認為有個可以主宰心念與身行的[我]存在.

無論,[想法][思惟][感受]....其實都是因緣生滅的現象.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以,

在修學聖教之前,

不是自己鑽研教理、也不是自己去禪修、更不是去參禪悟道。

而是......尋找善知識,並且,向他(們)學習,直到煩惱永熄。

文章標籤

millers134e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